2023年4月26日

打鳥小砲Olympus 40-150mm f/2.8+MC-20體驗

 

↗原本都只有拍攝爬蟲主題的我,手上最好用的就是60微和12-50mm這兩支鏡頭,
方便攜帶,微距解像力又夠力,實在沒有增加其它鏡的需要,
雖然我手上有一支P家的14-140mm,但光圈太小,加上畫質普通也很少帶出門,
偶爾有動物園之類的場合,會將它帶出門,但拍起來那種可有可無的雞肋感,
也讓我覺得不如帶60微去拍拍爬蟲館就好了…
最近,有朋友邀約去拍動物,才發現我手上沒有半支稱得上「長焦」的鏡頭,
便萌生了要找一支長焦鏡的念頭,一開始鎖定P家的100-300mm II,
心想,有了300mm應該蠻夠了吧!?結果爬了一下文,發現它的光圈過小(f4-5.6),
這感覺也是沒什麼用的晴天鏡,光線夠大家的表現都滿好的,
但如果是弱光的場合就沒用武之地(所以之前才想說帶60微去拍動物,至少是f2.8)
尋尋覓覓之下,發現O家有一支40-150mm恒定光圈 f2.8的PRO鏡,
網路評價都是非常值得擁有的一支中焦神鏡,且可以搭配原廠的增倍鏡,
可以達到1.4X或2.0X,等於可以達到300mm(由於是M43系統,等效達600mm)
而且鏡身才890克,等於是同等級全幅鏡的一半體重(當然M43本身CCD小畫質有差),
但因為我常常在山裡走來走去,隨身攜帶和機動性考量M43還是比較方便,

剛好也在二手商場看到有人釋出,二話不說就入手了!
一開始考量要加買1.4X的增倍鏡還是要直上2.X的?也看了不少網路評價,
基本上是說1.4X對畫質影響不大,但2.0會讓畫質打折扣,
而且焦距增倍也不是無償的,光圈會下降到相應的幅度(f4及f5.6),
但想來想去,要就一次上了,咬著牙買了公司貨2.0X,
看網上評價是說,裝上去之後的畫質大約等同100-400mm f5.6-6.3那支鏡頭,
但因為MC20小小一顆,拆下來後等於有一支大光圈的小砲,
裝上去有一支可達300mm的普通砲,怎麼算都划算又機動(雖然總價有點高),

↗買來的時候原來使用者有全鏡包膜,感覺很有質感,由於是內變焦設計,
40mm到150mm並不會伸長縮短,蠻緊湊的一支鏡頭,

↗這個遮光罩設計很好,拉開就是遮光罩,往後拉就回復,
個人覺得很方便收納,也不用拆下來反裝,但網路上評價說容易壞掉,

↗MC-20,原廠增倍鏡,小小一顆,增加的長度和重量可以說是無感,
但可以讓你的焦距一下子變成80-300mm,光圈會縮成f5.6,

說真的,我一開始有點後悔直上MC20,因為畫質和光圈確確實實的下降,
一度覺得如果我把40-150mm拍的圖加銳化再放大不是一樣嗎?
況且我通常只有網路用圖,縮小後還不是大家都一樣(因為MC20不便宜),
真的有必要買這一顆嗎?
網路評價表示,O家的300mm f4.0那支(目前唯二可裝增距鏡的鏡頭),
因為畫質很棒,可以經得起MC20的「折磨」,40-150mm原配就只到1.4X的增倍鏡,
於是我就想說來測試一下到底會差多少呢?以下為不專業測試,大家參考就好:

↗首先是150mm端,對著背後山上的桐花拍一張,

↗接著裝上MC20,同樣也來一張(光圈都是f5.6)

↗150mm 裁切中間

↗300mm裁切中間,

↗150mm端

↗300mm端

↗150mm端

↗300mm端

↗150mm端

↗300mm端

↗150mm端

↗300mm端

↗150mm端

↗300mm端(因為有移動腳步,取景不太相同,但距離一致)

↗150mm端

↗300mm端

結論是裝上MC20增距鏡後,光圈下降到f5.6,在弱光情況下會導致快門不足,
而基本上40-150這支鏡頭大約也是在f5.6時會比較利一點,f2.8也有不少地方會糊掉,
但光學的放大能得到更多的細節(廢話),遠遠不是數位放大可以比擬,

只是畫質的下降是否覺得有值得,還是見人見智就是了,
我個人覺得畫質下降可以接受,畢竟多帶一小顆就等於帶了兩支鏡頭,
一支中焦大光,一支遠焦普鏡,在機動性上還是遠勝,
設想出國拍照或是登山行走,重量上能省則省囉!
以上,提供給大家參考!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